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10章 第 110 章

關燈
第110章 第 110 章

暮春三月, 柳絮紛飛。

新建立的昭國,全然沒有漢廷那般諸多煩惱,反倒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。

此時,各行各業的考試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最終的角逐。

自三月伊始, 各項考試便持續推進, 甚至許多考試已然提前決出了最終結果。

在文試方面, 明經科、明法科、明算科等,因為只需一張試卷, 再加上一個修建好的考試場所, 所以文試的進程堪稱最快。

楊秋依照事先放出的風聲, 對各個科目前十名給予了榮譽獎勵與金錢獎勵, 並且將能力出眾之人紛紛安排在了各級官吏崗位上。

畢竟當下最為缺乏的是底層官吏,這樣的考試能夠瞬間提拔眾多人才。

而這些底層官吏, 其實並不需要什麽驚世之才,只需做事踏實、懂得基本算法識字即可,其他方面都可以慢慢學習。

所以,這場考試與後世的科舉並不一致, 也並未進行狀元、探花、榜眼之類的分類。

反正在眾人眼中, 昭國的考試對各行各業都極為重視。

即便在儒家經典上考得不佳,但只要算數能力強,同樣也能被任命為官吏。

而在算術這個科目上,雖未出現驚世天才,但楊秋深知數學的重要性。

於是, 她直接在明算科這個科目上大幅增加了獎勵力度,尤其是對前三名的獎勵, 簡直令人眼紅不已。

不僅贈送馬邑縣的房子,還送上牛車駿馬, 最後又給予大筆金錢與絲綢。

並且,她還放出風聲,說明年明算科的獎勵還會進一步增加。

這無疑暗示了昭國明年還會繼續舉行考試,而算科在昭國極為重視。

於是,所有來到馬邑縣參加考試的人,都對這批獲得獎勵的人充滿了羨慕嫉妒恨,紛紛感嘆他們的運氣怎會如此之好。

而接下來,又傳出一些工廠裏,一些織布速度快的工匠也會獲得些許獎勵的消息。

於是整個三月,各項考試都在給名列前茅的人頒獎,馬邑縣簡直處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氛圍。

而這一整月,從月初開始比試,到月底,就只剩下武舉尚未* 結束。

主要是武舉這件事情頗為耗費時間。

參加武舉的人一般要進行單獨的騎射、步射,以及臂力、拉硬弓、舉大石等比試。

等這幾個項目比試結束之後,各個項目分數將加上總和,最後按照綜合成績進行總排名。

畢竟,每個人擅長的領域各不相同,所以武舉的比試科目繁多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報名何種科目完全看個人自由,畢竟是最後直接計算總分。

因此,武舉的比試時間就變得極為漫長,一直持續到三月底,所有的分類才比試結束。

而這個時候,自然要進行總比分排名了。

而昭國之前傳出過風聲,說昭王非常重視這次武舉比賽,名次排前的人會受到重用。

如今天下還未徹底統一,所有人都知道武將大有可為。

因此,參加這次比賽的人激動不已,都夢想著自己能有一個好前程。

而今日,負責宣傳的官吏直接在全城通知了所有武舉考生。

明日就會公布這次武舉的前一百名,具體名次屆時會張貼在城墻那裏公布,而前十名還會被引薦到昭王面前。

這個消息一經傳達,整個馬邑縣都沸騰了起來。

如果他們沒猜錯的話,按照昭王之前的作風。

凡是她親自接見的人,都會給予重金獎勵,送房送車那都不在話下。

如今一場考試就能變得有名又有錢,這種好事誰能不激動?

所以,一群參加武舉的考生聚集在各大酒樓裏,紛紛猜測著明天的結果。

尤其是在比試上表現出色的人,此刻都滿心期待著自己明天是否會出現在排名榜上。

而在這些人的討論之中,徐晃這個名字被一群參加武舉的人反覆提及,都覺得此人恐怕未來前途無量。

因為這人報的考試科目極多,幾乎每一個科目都考得非常優秀,簡直就是個全才。

畢竟在武舉科目當中,還有一場文試,那就是對兵法的考教,這是要在紙張上面寫字的。

在這項比賽當中,很多人就望而卻步了。

畢竟寫字這件事情真的屬於少部分人,更別說還得懂兵法了。

但徐晃卻是順順利利地參加了這一次文試,所以眾人都在議論這個全才會不會是第一名。

而徐晃此刻在做什麽呢?

他正在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褚燕喝酒聊天。

徐晃乃是河東郡北部之人,原本家族擁有上千畝田地,生活可謂優越。

這也是他年幼時能讀書習字,長得勇武健壯的原因。

然而,隨著徐晃父親早逝,接著家族的田產開始被周圍的官吏豪強侵占。

徐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家族敗落。

所以到最後,徐晃家直接變得一貧如洗。

他甚至不敢和那些豪強官吏對抗,不然最後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。

但是徐晃甘心嗎?

顯然不會。

他想要報覆這些人,所以他當時加入了太平道,差點兒跟著並州的太平道一起造反。

結果後來不知為何,並州的太平道並沒有造反。

整個並州的黃巾軍好像都被郭渠帥給分散到了四處各地,並沒有響應其他州郡的黃巾軍。

於是,徐晃直接造反無門,只能繼續待在河東郡,想著未來再投靠哪一方造反。

因為他實在是對這個朝廷不滿。

當然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,如果他想要報仇,通過正常渠道是不可能的。

那些人都是豪強大族,他這種小人物又沒機會去做官。

若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,說不定到時候在戰場上直接被當個壯丁犧牲。

所以在正常渠道完全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,徐晃心裏琢磨著結交各種壯士,想著拉攏一批人未來造反。

而在這個過程當中,太行山的一些山匪都開始向他遞出橄欖枝,想要招攬這個勇武之士。

畢竟徐晃此人確實長得勇猛,又足夠豪氣,山匪也想拉攏他。

然而誰能想到,河東郡北部突然就割讓給了昭國?

他一個好好的漢朝子民,突然就變成了昭國人。

當然,漢朝子民的身份並沒有讓徐晃留戀,只是這昭國的強勢崛起,倒是讓他註意到了。

因此在考試的風聲透露之後,徐晃想到了另一條出路。

難道一定要當山匪或者造反嗎?

聽說昭國的一批武將都是底層寒門爬起來的,難道他徐晃就不能正正規規地擡頭做人?

所以在新年之後,徐晃就直接跟著一大批人前往了馬邑縣。

這些人跟徐晃的想法一樣,都想要出人頭地。

都想要試試,自己能不能在這昭國的考試當中嶄露頭角?

畢竟能正常做人,誰會非要走邪路呢?

至少大部分人都希望,自己能有一個光明正大的機會建功立業。

雖然這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,昭王還是一位女子,現在也比不上漢朝。

但對大多數人來說,這些事情都不是很重要。

他們只是希望這世上有一條正規公平的路徑,讓他們能夠堂堂正正地出人頭地。

而不是像原來漢廷那邊,所有官吏的上升路徑都被那些豪強大族把持。

那群膏粱子弟連字都寫不好,結果也能輕輕松松地被征辟為官吏,還能被舉孝廉?

這讓他們這些底層寒門誰看著能夠心平氣和?

當然是憤憤不平,覺得世道不公。

所以昭國這個考試的機會直接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大門,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
至於褚燕,他的出身就更加普通了。

他是常山郡的普通農戶,自從聽說昭國這邊當兵有好的待遇之後,他就聚集了一堆小弟來昭國。

原本是打算在昭國征兵的時候去參軍。

但這一來到昭國,突然聽說了昭國正在準備武舉考試,所以褚燕就興奮地參加了這個考試。

畢竟不拘出身,不拘年齡…… 這樣的好事哪裏去找?

這年頭,那些士族豪強誰見面了不是說一說自己的祖先是什麽出身?什麽官位?

他這種農戶哪裏能夠有機會混到那個程度?

而昭國完全不管出身、年齡、血統,這簡直就是他做夢都想象不到的公平。

所以他幾乎和徐晃一樣,報名了所有的考試。

當然,在文試那裏,他識字實在是太少了。

但這些年因為跟一些道士混過的原因,所以勉強也認識幾個字。

也是因為這個原因,兩個人在每次考試當中幾乎都能碰面,所以這才結交成了朋友。

“公明兄,外面那些人都說你會是這次比賽的第一名,我也覺得公明兄實至名歸!”

褚燕滿臉欽佩地看著徐晃,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。

徐晃聽著這番話語,心中雖激動,但面上卻表現出了謙虛。

“褚兄,你的騎射也非常不錯,我猜你肯定在前十名!”

褚燕當然希望自己是前十名,這樣就有機會面見昭王了。

他千裏迢迢來到這裏,自然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場平步青雲的機會。

“那就借公明兄吉言了,敬兄長一杯!”

褚燕舉起酒杯,眼中滿是豪情。

徐晃也端起酒杯,與褚燕相視一笑,兩人心中皆是豪情萬丈,都對明天的名次公布充滿了期待。

而楊秋這裏,她自然也在關註著這次武舉的比試結果。

畢竟其他的比賽都結束了,眼下也只有這個武舉值得她關心了。

“怎麽樣,前一百名選出來了嗎?這次有沒有什麽特別優秀的人?”

負責這次比賽的人是楊秋的兄長楊石以及趙雲。

文官那邊只負責準備比賽所需要的東西,而真正的比試還是需要武將來觀看。

當然,楊石一直都管理著軍隊裏面的軍法,所以也需要他親自坐鎮。

至於楊秋手下的其他武將,倒不是他們不行,而是都需要駐守在各大關隘,實在沒時間來管理一個考試。

呂布、張遼、張楊、秦峰、鄧勇、馬青參加完開國儀式之後,這群人馬上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繼續操練兵卒。

所以這事兒就壓在了趙雲一個新人身上。

當然,趙雲是作為楊石的輔助來幫忙這一場考試。

而趙雲性格細心謹慎,所以楊石非常欣賞趙雲。

甚至還在楊秋這邊多次誇讚楊秋的眼光,竟然給他推薦了這麽一個踏實聰明有能力的人幫忙,這實在是幫了他大忙。

“臣拜見昭王!”

楊秋的突然出現讓趙雲很震驚,他趕緊行了一個禮,眼神中滿是恭敬。

楊石這邊也趕緊上前行禮,楊秋揮手笑了笑,然後直接坐在了主位之上。

“都起身,明日就要公布名次了,所以我過來好奇看看情況。

若是有優秀的人,可以盡快提拔到軍營之中操練。

目前士兵是不缺的,但是能夠識字懂兵法統領幾千人的將領,還需要盡快多培養一些出來!”

沒錯,經過這幾年的發展,由於對兵卒的優渥待遇,楊家軍若是想要征兵,從來都不會門庭冷落,反而有無數的人想要踴躍加入到楊家軍裏面來。

現在反而是楊家軍要挑選健壯的人,供求市場都出現了變化。

所以楊秋現在缺的是將領。

管理幾十人上百人,這些人其實都可以在軍營當中慢慢訓練出來。

但能夠管理幾千人的兵卒,這真的不是隨便訓練一下都能出來的,真的非常看天賦能力。

因此,楊秋現在依然缺乏人才。

她若是現在地盤再擴大,都沒有足夠的將領去防守。

所以楊秋非常重視這一次的比賽結果。

“稟告大王,名次已經排出來了,只是我們對於二三名有些爭論,還沒有討論出結果。”

楊石說完這番話,他將一張紙放在了楊秋的面前,上面記載著這次比賽的優秀之人。

楊秋隨便掃了一眼,上面的人都介紹了籍貫信息和擅長的東西。

當然,這些人她都是不認識的。

這看一眼也是為了看看有沒有歷史上記載的名人。

結果這一下子,還真讓她註意到了幾個人。

首先就是板上釘釘的第一名,徐晃徐公明。

這可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,竟然會出現在這一次的考試之中。

歷史上徐晃的評價可是相當不錯,勇猛善戰,治軍嚴謹,還被曹操評價有周亞夫之風,這可真是意外之喜。

但一想到徐晃是河東郡楊縣的人,目前屬於昭國的子民,楊秋突然又覺得合情合理了。

果然這種考試才能選拔出人才,楊秋瞬間露出了笑容,這次的考試實在是太合適了。

接著,楊秋又關註了一下有爭議的二三名,這兩個人分別是褚燕和賈衢。

唉,這兩個名字似乎有點熟悉。

楊秋仔細一回想,她總算覺得哪裏不對勁兒了。

這褚燕不就是未來的黑山軍首領張燕嗎?沒改名字之前他確實叫這個名字。

後來是因為張牛角死了,把黑山軍托付給他,所以他才改名。

這家夥竟然也來參加考試了?真是讓人意想不到。

畢竟是未來大名鼎鼎的黑山軍首領。

不過她現在都占據了並州以及河東郡北部,這些曾經在未來落草為寇的人,似乎選擇了和歷史上不一樣的道路。

這倒是一件好事。

至於賈衢,楊秋動用自己的記憶力,終於想到了這個名字為什麽熟?

這不就是未來會改名為賈逵的三國著名人物嗎?

大名鼎鼎的賈充之父,賈南風祖父。

而此人是河東郡襄陵人,也就是河東郡北部人,目前也屬於昭國子民。

沒想到得到了一個河東郡北部,竟然來了這麽多歷史人物。

楊秋那時候說要河東郡北部的時候,還真沒思考著這地區有什麽歷史名人,這可真是意外巧合了。

不過,褚燕來參加武舉,這倒是合情合理。

就憑他在歷史上留下的事跡,確實是一位將帥之才。

可是這賈衢咋回事兒?看上面的記錄,這年齡才十三歲啊,是不是有哪裏不對?

“這賈衢才十三歲,他為什麽會和褚燕有二三名之爭,具體說說情況。”

楊秋微微皺著眉頭,眼神中充滿了疑惑。

按照歷史上的記錄,這賈衢好像不是將帥之才吧,其人更擅長內政,興修了許多水利。

如今怎麽回事?總感覺有哪裏不對勁兒。

“賈衢在兵法文試上奪得了第一名,騎射步射普通名次,而褚燕文試成績太低,騎射步射極其優秀。”

楊石恭敬地回答道。

楊秋點了點頭,心中了然。

懂了,這兩人偏科。

而徐晃兩者都很優秀,所以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,而後面的人成績就更加偏得嚴重了,所以二三名之爭就在這兩人身上。

“但是這賈衢年紀是不是太輕了?他為什麽不參加專門的文試?”

楊秋微微皺眉,繼續問道。

又不是只有武舉,之前的明經科、明算科、明法科等都有考試,這人咋就沒參加?

畢竟看對方成績,騎射步射普通成績,何必一定要參加武舉?

就憑兵法文試上的成績,這種人參加文考肯定也能名列前茅,總感覺這規劃不太對。

“大王,考試並沒有限制年齡,限制出身。選擇武舉還是文考,這是他的自由。”

楊石一本正經地回答了起來,這讓一旁的楊秋有點尷尬,石頭哥總是這樣循規蹈矩,她只是想要搞清楚真正的原因。

好在趙雲立即回答了起來,他倒是清楚這件事情的真相。

“回稟大王,臣之前也好奇詢問過對方。

梁道曾言,家境貧寒,聽說昭國兵卒待遇優渥,所以他更想從軍。”

賈衢,字梁道。

其實賈家是大姓,但是到他家這一輩了,已經是非常遠的旁系了。

再加上少孤家貧,連一件冬天過冬的厚衣服都沒有,所以賈衢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步入仕途,盡快地出人頭地。

原本,作為漢朝的子民,這條路其實有點漫長。

舉孝廉的名額大幾率是輪不上了,賈衢只能苦學,希冀未來太守或者縣令能夠征辟。

畢竟有賈家這一個大家族作為後盾,只要他能夠苦學出成績,以後家族肯定能給予資助,所以賈衢也從小刻苦努力。

然而,這好好的路徑直接被河東郡的割讓給打亂了。

他還沒在漢朝這個官吏系統當中謀求出頭的機會,結果他們河東郡就成為了昭國的土地。

這讓河東郡北部的家族都傻眼了,這接下來可怎麽辦?

所以當時許多人都派遣了一批人去和楊秋這邊商談,河東郡未來的商鋪田地該怎麽辦?

而楊秋開年的時候也給這些人做出了保證,只要正常交代田地財產,正常按照昭國的律令交稅,一切如常。

而他們河東郡北部還會作為南邊的商品中轉站,所以這些豪族心滿意足地回去了。

因此,河東郡沒有鬧出什麽動亂,反而兩邊都對目前的利益感到滿意。

那麽既然昭國要開設各種考試了,各家族總得表示一下自己的投誠之心。

主家嫡脈自然不會參加,畢竟這天下之主未來會是誰?

其實這些人對昭國信心不大。

於是各大家族都派出了一些旁系的人來參加考試,既表示支持,也算作下註。

成功了皆大歡喜,失敗了也損失不大。

賈衢作為賈家的旁系子弟,其實原本是輪不上他的,畢竟他年紀還太小。

但是賈衢主動爭取了這次機會。

實在是家貧,吃飽穿暖都成問題了,誰還管這個機會是漢廷的還是昭國的。

難得昭國有一個盡快出人頭地的機會,不拘年齡出身。

一旦得到重用之後,那將是前途無量,這可是個絕佳的機會,賈衢實在是不想錯過。

因此,賈衢參加了這一次的考試。

至於他為何選擇武舉,一方面他確實擅長兵法,自幼便在家族中得到了兵法的傳授。

另一方面,他已然確定,若從文官之路走起,那升遷的過程必將極為緩慢。

而如今,天下大亂,硝煙彌漫,未來必定會有諸多戰爭。

在這樣的局勢下,從軍無疑是迅速建立功勳的捷徑,那將是一條平步青雲之路。

所以,他才以這小小的年紀,用一種讓眾人詫異的方式參加了武舉。

畢竟武舉有文試,他認定這對他而言是一次極為有利的考試。

當然,趙雲口中所說的原因並不包括這些深層次的考量,但楊秋還是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猜到了七七八八。

她心中暗嘆,這賈衢倒真是聰明至極。

一下子就選擇了一條最快的升遷之路,並且篤定了自己在這次考試當中會出人頭地。

“所以你們爭論不出結果,這二三名不知道如何抉擇,對嗎?”

楊秋微微瞇起眼睛,目光在趙雲和楊石身上來回掃視。

趙雲和楊石頭同時點頭,神色凝重。

畢竟按照考試規則,文試的成績也很重要。

而且他們都明白,將帥之才若是不懂得兵法,不懂得識字算術,那麽一個只有勇武之力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。

而要是一定在褚燕和賈衢這兩人當中定出二三名,這就相當於定下了一個基調,到底是武力更重要,還是兵法策略更重要?

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,它關系到未來昭國選拔人才的方向。

趙雲和楊石都覺得他們做不了這件事情的主,這種基調應該由楊秋來決定。

所以,楊秋就算是今天不來,這兩人也會親自求見到楊秋面前,讓她來做決定。

“為將之人,文不通則兵難禦,射不精則將無名,二者難分伯仲。

此二人,一者擅文,一者擅武,當同列次席。

之前的第四名依次上前遞進,明日讓這些人親自來見我,我當親自考較一番,以擇賢能之士,委以重任,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